李琼舟、郭明友、郭恒杰、臧公秀、周生杰、汪卫东等老师先后就自己关心的教育议题作了专题发言。李琼舟老师从大学生素质修养现状谈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有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早上上课带早餐进教室,上完课后不收集带走个人垃圾,与知识教育相比,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是我们所欠缺的,必须从孩子抓起,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郭明友老师认为,大学教室内的监控摄像头,不仅要针对老师的上课言行,也应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控,如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较严重,可以对这一行为进行记录,定期进行发布整改。郭恒杰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谈中国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流失问题,他列举韩国名校的案例,韩国大学建筑学专业注重历史建筑保护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并通过教育部和文物局两个部门确保这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延续原来的专业方向,这对我们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臧公秀老师谈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脱节问题,中学教育在知识教育、学习与个人生活习惯培养等方面与大学阶段严重脱节,不仅导致大学老师的教学难度,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周生杰教授谈家长学校的设立,认为中小学教育的提高需要家长学校的跟进,提高家长素质,家长学校要分层,设立各年龄阶段的家长学校。汪卫东教授着重谈了江苏省尤其是苏州市初升高比例太低的问题。江苏省初升高比例偏低,苏州市尤甚,引起诸多家长的焦虑与热议,亟待引起重视。初升高比例过低的弊端有:1、竞争残酷,升学压力和学业压力太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从家庭到学校的普遍焦虑情绪。2、男孩子心理年龄普遍比同年龄女孩子小两岁左右,初中阶段男孩子心智还未发育成熟,提前被淘汰出局。3、导致大学阶段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不仅文科,而且理科的大学生中,女生的人数远远超过男生。4、使苏州本土人才结构失调,长此以往,高层岗位将会被外地人才占据,本地人才缺少竞争力。并谈了应对举措:1、扩大初升高比例。2、将中职改为高职,将人才分流后延至高中阶段学业完成之后,为学生提供更长学习时段,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3、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岗位的尊重和认同度,改变社会人才价值取向。
座谈会就以上专题发言进行了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深化了相关议题。
孙茂民秘书长最后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评点和总结,建议就相关议题写成信息提案,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了自己对中学、大学教育的一些意见。
(民进苏州大学委员会 汪卫东)